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开会时一边听一边记,生怕漏了重点。结果记了半天,会后一看,笔记东一句西一句,根本串不起来。有时候干脆录音,想着会后转文字整理,结果转出来的文字乱糟糟,错字连篇,还得逐句对着录音改。两小时会议,整理纪要又花一小时,一天下来光弄这个就累得不行。
传统记录方式,到底卡在哪儿了?
现在职场人开会、沟通基本离不开飞书。很多人知道飞书有录音转文字功能,但说实话,自带的转写效果真不够用。
比如转写准确率,遇到专业术语、人名地名,经常出错。上周我们部门开会,讨论“用户增长策略”,飞书转写成“用户增长侧路”,差点没看懂。多发言人场景更麻烦,转出来的文字混在一起,分不清是谁说的,还得自己一句句标“张三:”“李四:”。
转完文字只是第一步,整理才是大头。纯文本堆在一起,重点观点、待办事项、争议点全藏在里面。想找“下周要完成的任务”,得从头翻到尾;想统计“客户提到的需求”,得手动复制粘贴到表格里。
展开剩余85%更别说团队协作了。好不容易整理完纪要,发到群里,有人说“我当时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有人问“这个待办是谁负责?”来回解释又花半小时。传统方式看似“记下来了”,其实从录音到落地,每个环节都在浪费时间。
听脑AI:不只是转文字,是给飞书录音助手装“大脑”
所以我一直在找能和飞书无缝衔接的智能工具。试了不少,最后发现听脑AI是真的懂职场人的需求。它不是简单把声音转成文字,而是从录音开始,到整理、分类、协作,给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说白了,就是让飞书录音助手从“能转文字”变成“会帮你干活”。不用你手动标重点、分结构、记待办,AI全都帮你搞定,最后直接给你一个能落地的结构化文档。
这5个核心功能,彻底解决记录痛点
1.高精度转写:专业场景也能“零出错”
转写准确率是基础。之前用其他工具,客户公司名字“启明科技”能转成“齐名科技”,行业术语“用户留存率”写成“用户刘存率”,校对时头都大了。
听脑AI专门优化了职场场景。你提前把参会人名、公司常用术语(比如“OKR”“ROI”“私域流量”)上传进去,它就能精准识别。我测试过2小时的技术会议,涉及大量代码术语和产品名,转写错误率不到2%,基本不用大改。省下来的校对时间,至少能多写一篇方案。
2.智能分析分类:重点、待办、争议点自动标出来
转写完文字只是开始,听脑AI会自动“读”懂内容。它能识别“这个需求下周要交付”,标成待办事项;听到“我觉得这个方案成本太高”,标成争议点;捕捉到“核心目标是提升用户活跃度”,标成重点观点。
你看,它还会提取关键词,比如“用户体验”“成本控制”“Q4节点”。后面想找相关内容,直接搜关键词就行,不用翻全文。上周我翻一个月前的会议纪要,搜“用户投诉”,3秒就找到当时讨论的解决方案,比翻聊天记录快多了。
3.结构化文档:自动生成“能直接用”的纪要
最省心的是自动生成结构化文档。以前整理纪要,得自己分“会议主题、参会人、时间、主要内容、待办事项”这些板块,至少花40分钟。
听脑AI转完直接按标准结构排好:参会人对应发言内容,重点观点标黄,待办事项带负责人和截止日期,争议点单独列在“待解决问题”栏。我现在直接把生成的文档发到飞书群,大家一看就清楚,不用再问“谁负责这个事?”“什么时候交?”
4.无缝协作:待办直接同步到飞书任务,不怕漏
团队协作最忌讳“信息断层”。以前会后待办记在笔记里,经常忘了同步给负责人。听脑AI生成的待办事项,能一键同步到飞书任务,负责人会收到提醒,截止日期也自动标好。
上周跨部门开会,市场部提了“下周需要产品部提供3个活动素材”,AI直接把待办同步给产品部同事,还关联了飞书日历。到时间前一天,系统自动提醒,根本不用担心忘记。
5.完整工作流:从录音到落地,一步到位
其实呢,听脑AI的核心是“完整工作流”。从会议开始录音,到实时转写(边开会边出文字稿),再到自动分析、生成结构化文档,最后同步到飞书任务/日历,全程不用你手动操作。
不用在飞书、转写工具、文档软件之间切来切去,也不用复制粘贴。我现在开会前打开听脑AI,结束后等5分钟,纪要就好了,中间该讨论讨论,该思考思考,特别省心。
这3个场景,用了才知道多高效
场景1:项目周会,10分钟出可执行纪要
以前项目周会,我得全程记笔记,生怕漏了任务节点。现在用听脑AI,开会时打开录音,专心听讨论就行。
结束后5分钟,结构化纪要出来了:里面有每个人说的“本周完成XX”“下周计划XX”,还有“风险点:支付模块可能延期”。待办事项直接同步到飞书项目,负责人和截止日期都标好了。团队成员一看就知道自己要做啥,不用会后再单独沟通。
场景2:客户沟通,当场生成“需求确认清单”
和客户谈需求最怕“理解偏差”。上周和客户聊了一个半小时,涉及产品功能、价格、交付时间。以前录音转文字后,我得花1小时挑重点,还怕漏了客户的话。
现在用听脑AI,转写完自动把客户提到的“必须要有多语言版本”“价格希望控制在XX以内”标红,还生成了“客户核心需求清单”和“待确认事项”。当场就能和客户核对:“您看这些需求是不是都覆盖了?”客户都说我们专业度提高了。
场景3:培训课程,新人半小时掌握核心内容
公司每周有产品培训,以前新人想复习,得听1小时录音,效率太低。现在用听脑AI,培训录音转写完,自动按章节分块(比如“产品功能介绍”“操作步骤演示”“常见问题解答”),还提取了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和“实操步骤”。
新人看整理好的文档,半小时就能掌握主要内容,比听原录音效率高3倍。上周新入职的实习生,看完AI整理的培训文档,第二天就能独立处理简单的客户咨询了。
3步搭建系统,小白也能上手
想在飞书里用听脑AI,其实很简单,3步就能搞定:
第一步:在飞书应用市场“搜”一下
打开飞书,进入“应用市场”,直接搜“听脑AI”,点击“授权安装”。不用复杂配置,1分钟就能装好,和飞书原生功能无缝衔接。
第二步:提前“喂”给AI关键信息
安装后,在“设置”里上传常用信息:比如公司内部术语表(像“中台”“闭环”这种高频词)、团队成员名单(方便识别发言人)。信息越全,转写和分析越精准。
第三步:开会时“点”一下,结束后“等”一下
开会时,在飞书会议界面点击“听脑AI”插件,选择“开始录音转写”。结束后不用管,AI会自动处理,5-10分钟后,结构化纪要会直接发到你的飞书文档里。
用数据说话:效率提升多少?
我自己用了三个月,效果真的明显:
-时间成本:以前每周整理5场会议纪要,平均每场1.5小时,现在每场10分钟,一周能省6.5小时。省下来的时间,我用来写方案、做复盘,工作产出直接翻了一倍。
-信息遗漏:手动记笔记时,重点遗漏率大概20%(比如忘了记客户提的某个需求),现在AI自动标重点,遗漏率不到2%。
-协作效率:待办事项同步及时率从之前的60%(经常有人没收到通知)提到95%,项目延期情况少了一半。
最后说一句
如果你也受够了低效的会议记录,不想再花时间整理录音,不妨试试听脑AI。它不是让飞书录音助手多了几个功能,而是真的改变了工作方式——把重复劳动交给AI,我们专注做更有价值的事。
现在开始,让飞书录音助手进入智能时代,效率倍增其实很简单。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深圳配资公司,专业股票配资公司,速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