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一馆一展,共飨文化盛宴。我们定期推出博物馆里各具特色的展览,邀您一起领略历史魅力、品鉴文化内涵、感悟时代精神。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宇宙考古:时空探索
展厅:中国国家博物馆北8展厅
时间:7月2日至10月12日
简介:展览分为“仪器和技术:绘制宇宙”“大数据的星空”“可持续的太空”“未来:行星之旅”四个部分,内容涵盖从早期天文仪器到现代先进望远镜的技术演进、人类与宇宙关系的思考、太空垃圾治理方案以及人类未来的星际生存畅想等。展览融科学探索和艺术诠释为一体,通过古代文物、现代动态雕塑、3D影像、交互装置、沉浸式体验、概念设计等多元作品形态,将宇宙数据转化为直观、生动的视觉体验,构建“科学+艺术+历史”的跨界对话。
山西博物院
展开剩余93%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
展厅: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一层
时间:6月30日至10月10日
简介: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位于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边界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面积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展览分为“山河染血: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山河不屈: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山河重整: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山河同辉: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山河铭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使命”五部分,展现晋冀鲁豫根据地军民在艰苦环境中取得抗战胜利的伟大壮举,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和太行精神。四省共计展出1000余件革命文物,生动再现了根据地从创建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
内蒙古博物院
融铸北疆——内蒙古古代历史陈列(基本陈列)
展厅:内蒙古博物院新馆1-4号展厅
时间:6月20日起
简介:展览通过旧石器时代至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至宋辽夏金时期、元明清时期四部分内容,展出大窑遗址石器、红山文化玉龙、战国匈奴王鹰形金冠饰、辽代陈国公主黄金覆面等精品文物,生动再现了内蒙古地区悠久的历史图景,以及各民族间碰撞与交融的璀璨文明。
上海博物馆
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
展厅:上海博物馆东馆
时间:6月26日至10月8日
简介:红山文化,发端于距今6500年前后,并在距今5800年前后进入古国文明阶段。展览作为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第四展,以故宫博物院藏的红山文化“C”型玉龙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的红山文化玦形玉龙为引,通过“龙出辽河”“龙行红山”“龙衍九州”三个单元阐释红山文化信仰统一、礼制初成的古国面貌,探究其如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明之路,实证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回答“何以中国”的历史之问。
上海鲁迅纪念馆
时代强音——中国左翼文化运动文物史料展
展厅:上海鲁迅纪念馆
时间:6月6日至10月9日
简介:展览展出文物130余件/套,是国内首次用文物和史料全景式描绘左翼文化运动恢弘景象的展览。展览分为“发轫于上海”“左翼潮涌”“时代强音”“深远影响”四个单元,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左翼文化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激励人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自强崛起之路——上海船舶工业文物史料展
展厅: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东楼一楼临展厅
时间:6月28日至10月8日
简介:展览以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关键行业——船舶工业为主题,三个单元分别聚焦19世纪末上海一批重要船厂及航运企业的兴起、船厂工人们在时代浪潮中的使命担当、上海船舶工业在新中国成立后迎来全新发展的历程。通过详实史料、珍贵实物与数字互动,将上海的城市记忆与“国之重器”的发展脉络串联起来,系统梳理上海从“沙船之乡”成长为“中国船舶工业心脏”的百年跃迁,展现上海勇攀高峰与敢于创新的精神。
苏州博物馆
从拙政园到《长物志》——明代文人雅士的美学生活
展厅:苏州博物馆本馆负一层特展厅/二楼书画厅
时间:7月1日至10月26日
简介:展览以《长物志》中春夏秋冬四时雅事为线索,分为“序厅入梦·四时花神”“春·紫藤幽径暗香契格”“夏·雨打芭蕉事修明志”“秋·菊绫揭妙观画窥心”“冬·读牍梅间择器知境”五个单元,通过花卉、焚香、品茗、赏画、择器等多个维度,探讨以苏州为代表的明代文人美学,结合馆藏文物、沉浸式场景展示与互动体验,邀请观众赴一场园林美学之约。
嘉兴博物馆
天籁回响——项元汴诞辰500周年特展
展厅:嘉兴博物馆北馆区一楼临展厅
时间:6月28日至7月27日
简介:2025年是明代收藏家、天籁阁主人项元汴诞辰500周年,目前可考的天籁阁书画收藏共有1400余件,数量之大,质量之精,世所罕见。展览集中展出国内有关博物馆藏天籁阁旧藏真迹及项元汴交友圈有关藏品,包括四川博物院藏《宋孝宗赵昚手诏卷》、平湖市博物馆藏《明文徵明行书七言诗轴》等在内的51件文物,另有当代临摹、创作作品45件,通过文物以及相关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多角度展现项元汴天籁阁收藏的深厚底蕴和时代价值。
安徽博物院
大漆——江南漆器艺术与传承
展厅:安徽博物院蜀山馆5F临时展厅
时间:6月28日至10月8日
简介:展览由安徽博物院与淮北市博物馆联合主办,创新实行“主分展”模式,在安徽博物院、淮北市博物馆分别设立主展厅、分展厅。主、分展在展品遴选上互为补充,是近年来安徽省内博物馆漆器展品最大规模的亮相。展览以“风华”“重生”“回响”三个篇章,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展示大漆东方美学精神,引发人们对大漆艺术当代传承的思考。
济南市博物馆
铁血长河——济南市博物馆藏武器装备展
展厅:济南市博物馆一楼3号展厅
时间:7月1日至10月
简介:展览分四部分:“枪械集萃”集中展示手枪、步枪、机枪、冲锋枪等多种枪械装备;“火炮雄风”彰显迫击炮作为战场“重拳”的发展历程与强大威力;“冷兵锋芒”聚焦刺刀、马刀等传统冷兵器的精湛工艺与实战智慧;“弹药系统”揭示各类弹药及辅助装备的重要功能。通过观展,观众不仅能了解兵器构造与军事科技的沿革,更能深刻体悟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感受蕴含其中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强大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
家国信史——长江中游简牍文物展
展厅: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1、2层展厅
时间:6月6日至8月15日
简介:展览分为“惊世发现”“简牍时代”“绝学永续”三个单元,汇聚湖北郭店楚简中唯一一篇有传世本的儒家文献《缁衣》、记录西汉早期基层官吏“越人”生活百态的云梦睡虎地汉简“质日”、记载完整乘法口诀的湖南里耶秦简“九九表”等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简牍文物,共计220余枚简牍及20余件/套相关文物。展品涵盖战国楚国简牍、秦简牍、两汉简牍、魏晋简牍等,年代序列齐全,涉及律令、文书、数学、医学、天文、历谱、五行、诗赋等内容,是长江中游简牍文物和简牍研究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
长沙市博物馆
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与中华文明展
展厅:长沙市博物馆
时间:6月14日至10月12日
简介:作为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主题展览,本展由国家文物局和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汇集51家文博机构200余件/套珍贵文物,是长沙市博物馆新馆迁建以来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珍贵文物占比最重的展览。展览意象化地建构地理与历史的时空联结,将长江不同区域水文特征比拟于中华文明不同发展阶段,内容分为“欢腾·星斗”“汇聚·璀璨”“磅礴·辉煌”三大篇章,既以物记事,回溯长江文明进程;又以史启思,续写中华文明新辉煌。
中山市博物馆
抗战记忆——侨批中的家国情怀主题展
展厅:中山市博物馆五桂山展厅
时间:6月18日至9月17日
简介:侨批(银信)作为海外华侨与家乡亲人之间的书信往来,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情感记忆。抗战时期,它不仅是维系亲情的纽带,更是抗战精神的重要载体。展览通过“纸短情长——战前侨批的家园印记”“血泪见证——抗战时期的家书万金”“家国纽带——战后侨批的历史抉择”三个部分,讲述侨批(银信)背后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与家国情怀。
鸦片战争博物馆
林则徐的精神世界
展厅:鸦片战争博物馆(海战博物馆临展厅)
时间:6月3日至10月10日
简介:展览分为“皎如新月满秋潭”“有惠及人春映日”“欲挽颓波酌猛宽”“耐人寻味是和平”四个部分,展出奏疏、书信、诗稿、器物等196件/套文物展品。从个人修养、社会关系、政治实践、文化精神层层递进,既有家书传情、丹心许国的温情,又有务实革新、锐意进取的担当,深入展现林则徐精神世界的内涵,勾勒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精神图谱。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双城芳华——新时代成渝地区基建考古成果展
展厅: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二楼临展厅B
时间:6月13日至8月24日
简介:展览以“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传承”为核心理念,通过“新中国的基建考古”“新时代考古发现”“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三个篇章,以230余件/套文物展品、大量考古图像资料编织出一幅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文明长卷,全景式呈现成渝地区在基建考古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揭示文化遗产如何成为城市生长的精神根系。
贵州省博物馆
探秘定笮——盐源老龙头出土青铜文物展
展厅:贵州省博物馆7号展厅
时间:5月29日至8月29日
简介:盐源老龙头作为定笮青铜文化的考古实证,填补了西南夷“徙”“笮”人研究的空白,更以器物链与时空坐标,证明定笮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精选老龙头墓地出土的200余件/套青铜文物,涵盖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礼仪器物与兵器等多个类别,系统展现了古“徙”人、“笮”人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
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同向中华——贵州民族古籍工作40年成就展
展厅: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省民族博物馆)4楼C厅
时间:6月20日至9月20日
简介:展览通过“收藏保护 展卷琳琅”“古籍修复 再现光彩”“整理研究 文脉新生”“平台共享 数智未来”“和合同心 典映中华”五个单元,以近百件珍贵古籍、出版成果、照片、数字化影音资料和相关实物讲述民族古籍里的故事,为观众铺开一幅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生动画卷,向观众呈现40年来贵州在民族古籍保护、抢救、整理、研究、出版、数字化及活化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大理市博物馆
热贡韵律——金色谷地的艺术
展厅:大理市博物馆四合院展厅
时间:6月18日至8月12日
简介:热贡地区,素有“金色谷地”的美誉。13世纪,青海黄南藏族地区的隆务寺兴盛发展,热贡艺术也在此产生、发展影响力辐射到周边的西藏、甘肃、内蒙古、四川乃至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等地,不仅是我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见证。展览分为“丹青出彩——唐卡艺术”“独具匠心——雕刻艺术”“吉祥寓意——图案艺术”三个部分,八十余件来自黄南州民族博物馆的热贡艺术品,带领观众共同走进明熹宗笔下的“西域圣境”,欣赏民族地区的地域特色、热贡地区的艺术传统、热贡艺术的多元之美。
香港文物探知馆
唐风万里:多元交融开放的盛世
展厅:香港文物探知馆专题展览厅及一楼
时间:6月28日至12月31日
简介:展览分为“走近大唐”“营建都城”“乐居长安”“海纳百川”“文人世界”“技臻于美”“长安西望”“扬帆出海”八个单元,展示来自10个省区市28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套文物及29件/套香港地区出土文物,展现大唐璀璨文明成果及其深远的历史影响,为观众献上来自大唐盛世的文化与美学盛宴。
发布于:北京市深圳配资公司,专业股票配资公司,速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