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摄像机拿开!”2006年,一位身患白血病的11岁女孩,紫荆,对着镜头愤怒地喊道。
紫荆的母亲,牛庆华,顿时感到莫名其妙。作为一个深陷困境的家庭,她本以为记者的采访会为她的女儿带来更多帮助。毕竟,媒体的曝光能让更多人关注她女儿的病情,争取社会的支持。紫荆是明白的,她清楚这些媒体的意图,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她似乎对记者们越来越冷漠,甚至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反感,令牛庆华百思不得其解。
采访结束后,牛庆华小心翼翼地向女儿询问此事。紫荆轻声说道:“妈妈,难道你没发现吗?每次记者提到继父时,爸爸都会感到不自在,他总是悄悄地走开。其实,他一定不喜欢在别人面前被提及‘继父’这个词。”
展开剩余83%紫荆的话让牛庆华瞬间泪流满面。她突然意识到,最近自己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女儿的病情上,忽视了丈夫的感受。为了治疗紫荆,她的丈夫不惜卖掉家中唯一的房子,甚至为女儿献血,而这一切,亲戚朋友并不理解,许多人对他顶着的压力视若无睹。特别是与前夫再生孩子的决定,更是让他承受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牛庆华原本来自辽宁大连,年轻时以其出众的外貌和身材在大连的一家酒店做领班。这个职位让她遇到了王长贵,一个经营小工厂的老板。王长贵的追求很快让牛庆华心动,两人结婚后不久,王长贵的小工厂却遭遇了经济危机,生意一落千丈,王长贵随之变得沉迷酒精,情绪低落,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
牛庆华忍无可忍,提出离婚。然而,王长贵的一番忏悔让她几度动摇。直到1997年11月24日,紫荆的出生那天,王长贵竟将家中最后的钱拿去买酒,还跑到医院闹事。牛庆华彻底伤心,最终决定和王长贵离婚。王长贵在这之后消失了整整三年,直到紫荆三岁时,牛庆华才终于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婚姻。
离婚后的生活并不容易,牛庆华带着年幼的女儿,生活捉襟见肘。幸好,弟弟及时伸出援手,接她们去做小商品生意。尽管身陷困境,但牛庆华仍然吸引了不少求婚者。最后,她选择了年长14岁的王礼杰,一个性格憨厚的下岗工人。这个选择,后来证明是对的。王礼杰不仅对牛庆华关爱有加,而且对紫荆也视如己出。
王礼杰从事海上捕捞,每次出海时,小紫荆都泪眼婆娑地送别他,等他归来时,紫荆又会高兴地拉着牛庆华去迎接。小紫荆一直认为,王礼杰是她的亲生父亲,尽管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礼杰并未停下努力。在2003年,他听说非洲有赚头,便决定带着所有积蓄去冒险。然而,一场沙尘暴让他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回到家后,他没有像之前的王长贵那样沉沦,而是四处打工,尽力偿还债务。尽管生活依旧艰难,牛庆华却感到安心,因为王礼杰的努力和对家庭的责任心让她看到了希望。
然而,2005年的国庆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病魔让这个家庭再次陷入困境。紫荆发高烧,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知她得了“慢性颗粒性白血病”。这个消息像晴天霹雳般击中了牛庆华,她顿时崩溃,口中不断重复着“不可能”的话。王礼杰赶到医院后,看到妻子痛哭,他也忍不住红了眼睛,紧紧握住她的手说:“紫荆不仅是你的命根子,也是我的命根子。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救她。”
王礼杰拿出所有借来的2万元,与牛庆华一起带紫荆去了北京检查。尽管北京儿童医院的诊断与家乡医院无异,但王礼杰依然不放弃,他安慰牛庆华:“别急,天无绝人之路。”
在这段时间,医生提出了一个极为困难的建议——为了救女儿,他们必须再生一个孩子,用脐带血来治疗紫荆。这个提议让王礼杰和牛庆华都陷入了深深的尴尬,尤其是必须找到前夫王长贵,重新与他生育一个孩子。面对这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现实,王礼杰的内心充满了痛苦。然而,看着紫荆逐渐消瘦,心灰意冷的王礼杰终于决定:“为了孩子,什么面子、什么痛苦,我都不在乎。”
于是,王礼杰带着最后的一百块钱,去大连晚报刊登寻人启事。通过媒体曝光,王长贵终于看到了这篇文章,随即联系上了王礼杰。王长贵虽表现出极力的抗拒,但最终还是被王礼杰的真诚所打动,同意与牛庆华再生一个孩子。尽管王长贵的家庭也有困难,但最终他决定帮助女儿。
王礼杰和牛庆华夫妻俩再次向律师求助,顺利签订了法律协议。而这时,好消息也随之而来:找到了与紫荆匹配的骨髓捐献者。手术费用高达40万,而他们的存款根本无法承担。幸运的是,王礼杰和牛庆华的无私行动感动了社会,许多爱心人士和慈善机构纷纷捐款,很快筹集到了所需的费用。
小紫荆在接受手术后逐渐恢复,身体情况好转。手术后,媒体再度前来采访,但他们不注意细节,总是称呼王礼杰为“继父”。这让紫荆感到非常不满,她开始变得冷淡,甚至大声叫道:“把摄像机拿开!”她这样做,完全是为了保护自己最亲爱的父亲,王礼杰。
如今,紫荆已经摆脱了病魔,手术已过去16年。她现在已是25岁的成年人,步入了社会,应该过得很好。相信她和王礼杰依然亲如父女,因为她早在11岁时就已经懂得如何保护和关心这个父亲般的存在。
发布于:天津市深圳配资公司,专业股票配资公司,速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